武汉武昌区有哪些初中呢?都是公办学校吗?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武汉武昌区初中学校的简介汇总,有没有你家孩子要去的?!
创办于1966年,原名“红旗三中”。1972年开始办高中,1978年更名为“武汉市武珞路中学”,1980年高中停办,改成初中。因办学经费不足等原因,当年的武珞路中学,一度成了一所办学质量差、校园环境差、生源质量差的薄弱学校。90年代,该校先后投入几百万元进行校园建设,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稳步上升。1995年获评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该校位于武珞路387号(位于五月花大酒店东侧、帝斯曼国际中心西侧,通过小巷子可达),校园占地面积约1.1万方,建筑面积9000平米,专任教师约140人,学生具体人数暂不详(300人左右),据说一个年级2-3个班。
创办于2001年,原名“武汉武珞路奥山中学”。1999年经教育局批准设立改制学校,改制校初期与武珞路中学合并招生。2001年武珞路中学分校(即武珞路实验的前身)成立。2005年接收武汉二师(即江汉大学实验师范学院)房地产,建立武珞路中学分校校区。2008年,武珞路中学分校(改制学校)停办,引进民营资本,改为武汉武珞路奥山中学。2011年,作为武汉市教改后保留并规范的11所公参民学校之一,更名为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2012年新教学楼投入使用。武珞路实验校址位于武珞路389号,紧邻公办的武珞路中学,校园占地面积约3.6万方,教学班68个(一个年级22-24个班),学生3900多人,教师200多人。根据教育部的政策要求,武珞路实验应该会在今年或明年重新回归公办学校,武珞路实验这个校名也将被取消,还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和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创办于2020年8月,规划办学规模可容纳30个教学班、1500名学生,2020年首批招生3个班、130人。该校位于中北路百安居东侧的兴国北路与兴沪路交汇处(复地东湖国际五期与天源城之间),目前该学校仅面向复地东湖国际小区居民。作为一所新学校,该校的起点比较高,有较明显的后发优势,与此同时,由于该校起步晚,现有生源较少,具体办学水平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成立于2012年,原武汉市南湖学校与原武昌楚才中学合并,正式组建南湖中学。其中,原武汉市南湖学校,是位于南湖花园城内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2年原南湖学校小学部独立出来,就是现在的南湖二小。原武昌楚才中学的前身为武昌楚才实验中学,创办于1997年,原来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初中部,是武汉市首批改制学校,2008年回归公办学校,更名为武昌楚才中学。2012年武昌楚才中学、南湖学校重组成立后的南湖中学,设立了南北两个校区。其中北校区(长虹桥校区)位于长虹桥37附4号,主要是面向七、八年级;南校区(都市桃源校区)位于平安路199号,主要是面向九年级。该校两个校区、三个年级共48个教学班,学生约2400人,教职工约190人。该校秉承“让自省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办学理念,将“自省文化”建设成校园文化,先后获评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100强、湖北省科普示范学校、武汉市初中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
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武昌水果湖中学,2001年原武昌水果湖中学被一分为三,即水果湖一中、水果湖二中、水果湖高中。水果湖一中位于水果湖横路与东湖路交汇处(水果湖二小对面),校园面积2.63万方,建筑面积2.17万方,现有教学班35个,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约130人。
成立于2001年,前身也是武昌水果湖中学。该校位于八一路5号(中南路小学斜对面),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约1300人,教职工约100人。
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创办于1916年位于武昌南路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今武汉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更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附中。因1932年国立武汉大学从武昌阅马场东厂口迁至珞珈山后,1935年在珞珈山南麓建立新的武大附中,取名私立武昌东湖中学。武汉沦陷后,武大西迁四川乐山,1941年续办珞嘉中学(即武大附中)。1946年回迁武昌,仍名武昌东湖中学。1952年,与博文中学合并,成立省立武昌二中(即现在的十五中,省立武昌一中即现在的十四中)。1959年,与位于昙华林的十四中合并,定名武汉大学附属中学。1963年,武大附中更名为十四中。1972年,成立武汉大学附属学校,设小学部和中学部。1980年,中学部独立并迁入现址,更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1993年,武大附中与武大外院创办武汉大学附属外语学校(初中)。2001年,四校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后,原各校的附中也相应合并组建成新的武大附中。2007年,武大附中新校区启用,初中部(今武大外校,位于武汉大学校内的八一路与广八路交汇处)、高中部(武大附中,2017年划归洪山区)正式分离。武大外校属于大学附属的子弟学校,主要面向武汉大学教职工子女,属于限定类招生对象。
创办于1978年,位于粮道街马蹄营48号(紧邻湖北美术学院),创校之初,教学条件较差,该校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出一条“希望教育”的模式,当时被誉为“全国首批由薄弱校转变为先进校的典型”。1986-2000年间,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改革试点学校(共12所)、湖北省示范性实验初中、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昌名校等。倡导"热爱学生,点燃内在希望之火,奔向未来",关爱学生成长,秉承“希望教育”,是该校的办学特色。粮道街中学“希望教育”,曾被称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三大流派之一,具有广泛影响。2013年合并三角路中学、2017年合并积玉桥学校后,先后成立了三角路校区、积玉桥校区,成为“一校三区”(即粮道街本部校区、积玉桥校区、三角路校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三个校区一共72个教学班、3000多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属于武昌区较大规模的学校。
成立于2013年,由原粮道街厚朴中学与原三角路中学合并而成,该校位于和平大道756号(和平大道与三角路交汇处)。其中,原三角路中学创办于1960年。原粮道街厚朴中学创办于2008年,前身是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分校,2009年更名为武汉粮道街厚朴中学。2011年,武汉市决定将22所公参民学校中的11所重回公办学校,就包括武昌区的粮道街厚朴中学、武汉初级中学(即武汉中学的初中部)、中华路金都小学这3所学校(补充:而保留下来的2所公参民学校分别是武珞路实验中学、瑞景小学)。
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武汉市积玉桥学校,创办于2007年,由原三十八中、积玉桥小学、沙湖嘴小学三校合并重组而成。该校位于尚隆路16号(和平大道地铁积玉桥站C出口),校园占地46亩。
创办于1992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3年,梅苑学校与十四初中(注:由涂家岭中学改制而来,是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一批“公办民助”改制实验学校,原来由十四中负责该校的教学管理)合并。其中梅苑学校的初中本部、小学部都在武昌傅家坡梅苑小区北侧(傅家坡客运站以南),十四初中则位于丁字桥路与莲溪寺路交汇处旁的涂家岭社区(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东侧)。两个校区教学班一共共59个,学生约3000人,教职工约180人。
创办于1920年,属于武汉中学的初中部。1997年成为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一批“公办民助”改制实验学校。2008年,经市教育局批准成为公参民学校。2011年,与粮道街厚朴中学等11所公参民学校一起重回公办学校。2012年该校正式从粮道街原址搬至百瑞景办学,新校址位于瑞景路7号(沈家湾花园小区、丽岛2046、百瑞景六期、武汉瑞景小学之间)。
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1920年代在两湖书院遗址上设立的私立武昌育杰中学。该校位于文明路74号(彭刘杨路交汇处、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西侧),校园占地面积1.19万方(约17.9亩),建筑面积1.29万方,现有28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工约130人。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面向21世纪全国初中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学校”,2003年被授予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市级示范校”,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办学水平“综合实力50强”。
创办于1874年,原为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圣·希理达女子学校”,又名“波伦女校”,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新学堂之一。1952年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三女子中学,1954年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1962年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2001年与原十五中初中部合并,成为一所单设初中。2001年,二十五中率先在全国开展“阳光教育”实践,阳光教育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三大流派之一。该校民主路608号(民主路和紫沙路交汇处对面),校园占地面积2.67万平米,建筑面积1.45万平米,现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130多人。
创办于1953年,前身是原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武昌中学,属于中国铁路第四勘察设计院的企业子弟学校,2006年划归武昌区,2009年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7年,该校正式挂牌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初中部(铁四院校区)。该校位于和平大道745号(武昌医院东区旁),校园占地面积1.84万方,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约700人,教职工约70人。
创办于2018年6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沙湖大道217号(沙湖大道与秦园东路交汇处的金沙泊岸地块旁)。据该校招聘简章介绍,沙湖学校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教育品牌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延伸。不过,晴空云鹤专门登录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官方网站查询过,省实验中学网站上并没有“沙湖学校”的相关信息,其明确标注的初中部,也仅仅只有“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初中部(铁四院校区)”这一家,同样也没有列出“沙湖学校”。由此,根据多方信息搜集显示,晴空云鹤猜测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沙湖学校并不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直管校区,可能仅仅只是挂名省实验的牌子而已,类似直营店与加盟店的区别。(说明:晴空云鹤所了解的信息有限,或许猜测有误,欢迎读者朋友提供相关真实有据的信息。)
创办于1966年,前身是武汉市四十七中学,2001年与武汉市第二棉纺织厂子弟学校合并后更名为武汉市杨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位于才茂街7号(林茂路与才茂街交汇处,万科金域华府西侧),校园占地面积3.01万方,建筑面积7647平米,现有教学班28个,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120多人。该校秉承“为每位学生创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倡导快乐教育、享受教学乐趣的教学模式,坚持学校特色(国际跳棋、口琴)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培养了不少各界优秀人才。
创办于1959年,前身是武昌铁一中,2004年从铁路系统划归地方,是一所美术特色学校,2009年被评为“两型学校首批示范校”。该校位于四美塘路4号(和平大道四美塘公园西侧、四美塘小学东侧),校园占地面积9657平米,建筑面积7086平米,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约110人。
创办于1966年,该校位于张之洞路220号(紫阳公园西侧),校园占地面积8668平米,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具备本科以上学历者占80.5%。该校积极探索并践行“活动育人”办学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乐学、向上的学校文化环境。
创办于1935年,该校位于紫湖村路11号(紫阳公园西侧、武汉电大东侧)。校园占地面积1.65万方,建筑面积1.17万方,现有69名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中级职称教师36人。近几年来,该校条件明显改观,校纪校风明显好转,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连续五年获得区教学质量奖牌,被授予武汉市办学先进学校。
创办于1972年,前身是武昌铁校,后更名为武昌铁路第四子弟中学,鼎盛时期曾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在校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中、高考成绩在武汉铁路子弟学校中名列前茅。2004年,从铁路系统划归地方,更名为晒湖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位于东安路23号(武昌火车站东广场旁),全校专任教师4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7人,小学高级教师6人。
创办于1958年,先后经历过两次整合。1981年,原武太闸中学、堤东街中学、回民学校初中部被整体合并入陆家街中学;2005年,原涂家沟中学整体并入现陆家街中学。该校是武汉市政府首批“标准化初中”之一,教学设施齐全,办学条件齐备。78%的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现有在校生约1300人,该校以“一切为了师生和谐、健康、主动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实施新平民教育,培养有个性学生”为办学目标,先后获评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等。
创办于1996年,是华中师大一附中控股的全日制寄宿型九年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前身为华师一附中初中部)。该校位于汤逊湖畔的江夏区庙山经济开发区江夏大道27号,校园占地86.96亩,建筑面积3.28万方,以初中为主兼有小学,现有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200多人。
网友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