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武汉将再开通两条地铁线路,分别是8号线二期和11号线葛店段。武汉地铁站有些非常有特色,有各自的设计主题。8号线二期就是这样,洪山路站、街道口站、省农科院站和省博湖北日报站。
设计主题:廉洁清风
一走进车站,就被顶上的一大片粉的樱花给吸引得挪不动步子了,唯美、浪漫,映衬在淡蓝色的背景之下,如梦似幻。
长60米、高4.5米,车站的一整面超大的艺术墙则是水墨画的风格,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地铁车站艺术墙,画面采用浮雕工艺,画中的景致栩栩如生,清新超然。
名为《廉洁清风》画卷中,洪山周边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悉数收入其中,楚天台、武汉大学牌楼、沧浪亭、洪山宝塔、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行政楼等串联于青山绿水之中。
奇妙的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在车站形成一种和谐的效果,唯美而飘逸。
洪山路站临近武汉大学,设计通过顶部造型和图案纹样的结合来传达自然温馨的气息,其中车站顶部图案以樱花为创作元素,让过往的人们进入地铁站,就开始感受樱花落花飞舞的唯美、浪漫感觉。
设计主题:城市掠影
武汉地铁的首个“回”字形车站,是最复杂的地铁站,全线最深的地铁站,最深处达37米。
车站的艺术墙位于车站的地下二层,设计提取四把铜钥匙和众所周知的电脑显示器为主要元素,通过不同时期电脑显示屏的错位关系,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美学效果。
电脑显示屏的不断更新换代,不仅在时间上见证街道口的发展,也见证现如今集商业、科技、教育走向繁荣的过程。
各个电脑显示器的屏幕中配有记录街道口繁华的图像,由此来印证街道口的昨天和今天,同时又能联想到美好的明天及未来。
设计方案中出现的四把铜钥匙,一把是记录美好历史的昨天,一把是打开街道口走向现代文明的大门的今天,一把是开启街道口登上世界舞台的明天,一把是展望街道口走向繁荣昌盛。
街道口古名“钥匙口”,解放后才正式更名为街道口。
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街道口由偏远地区转变为中心地带,真正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是90年代初期,全国兴起的电脑热。直到现在,只要是在武汉生活过的人们,一提到电脑第一反应就是街道口,因此街道口跟电脑已经分割不开。
街道口地理条件非常优越,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这里已然将科教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集于一身。
车站的吊顶借鉴商业设计手法,采用充满活力的蓝色科技图案与方通交叉碰撞的造型在空间中进行穿插,展现出空间独特的活力,也与整个8号线二期的风格保持了一致。
设计主题:树荫成蹊
走进车站,就被一棵巨大的“树”给惊艳到了,也“打开”车站的整个视觉空间,宽敞、明亮,又不失艺术性,堪称地铁站内的“都市森林”。
行走其中,四周的艺术墙仿佛在大树的“树荫”之下,通过各种小树茁壮成长的画面,来呈现出四季的变化,色调也是由绿变黄,层次分明,整体空间效果极佳。
通过色彩、灯光、线条的变化,带给乘客一个文化与艺术共生的车站乘车环境,营造一种都市中森林葱郁、拥抱蓝天、青山绿水的美好氛围。
省农科院站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滨,地处国家南湖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拥有大规模农业种植物测试区与栽培研究所。
站点内设计元素提取植物与科技两大要素,进行融合与重塑,打造出科技感与植物链元素相结合的多元化站点。
艺术墙为马赛克超精剪浮雕处理,描绘了在大树的庇护下,无数小树的茁壮成长的画面,比喻农科院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上,科研成就硕果累累,在求知及探索之路的世代传承。
农科院站中庭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树荫之下形成了道路。蹊,道也。“奚”意为“世世代代”。“足”与“奚”联合起来表示行走在祖辈走过的道路上。
顶面采用圆通的组合方式,以植物链的形态进行穿插,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设计着力于运用线条韵律来呈现出一种明亮开阔又大气磅礴的空间体验,与车站空间气质和谐整体,同时以线条柔和的色彩走向,营造一种视觉层次的变化。
设计主题:楚文汉韵
湖北省博物馆内的24个最具楚文化代表性的文物在地铁站内以纹饰图案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方案设计中通过发掘历史文化,提取楚文化的代表——“编钟金文”为元素,通过编钟上楚文形态,将楚文抽象化处理,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形态,以平面构成的手法图案与灯光相结合,以天花铝板方通等材质来表现。
楚文化美术中,常常能感受到一系列神秘浪漫的意象组合,鹿角立鹤、虎座风鸟、漆绘上的人神杂糅、织绣上的龙蟠风逸、青铜器上斑驳陆离的色彩等,这是楚人文化精神上无碍于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特质,给人自由、生动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