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是湖北省地方代表剧种,而如今缺少有看见它出现的声音,因此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汉剧的魅力,特在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设立紫阳湖公园,内含汉剧藏品3500余件,由著名汉剧世家刘立老先生一人提供,下面介绍一下该博物馆。
汉剧博物馆位于紫阳湖公园内(下图建筑物内),内含汉剧藏品3500余件(套),由汉剧、汉秀文物收藏第一人刘立先生提供。
位于紫阳湖公园紫阳阁的汉剧博物馆。
刘立被誉为“汉剧、汉绣文物收藏第一人”,出身汉剧世家,师从李金钊、方月仿、贾振南、许振疆等汉剧艺术家,研究汉剧近40年,收藏了明清至近代的汉剧、汉绣珍贵文物、文献资料1万余件,大多为第一手物品。他几乎走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些从国外购回,为筹集征集资金,用尽积蓄,所收藏的汉剧珍贵文物史料见证了汉剧、汉绣的发展史和曾经的辉煌。本博物馆每日会向大众展出藏品350件,包括整套的汉剧男装,撒手衣、裤、扫脚,上世纪50年代演出用过的双剑、单剑,汉剧伴奏使用的多种乐器,汉剧最早的电影拷贝,用于投影字幕的幻灯片等。汉剧大师陈伯华在《沙家浜》中的表演服装,胡和颜在《江姐》中的表演服装,也有展出。展厅中的文字和历史图片,系统介绍了汉剧的起源、发展、代表作品、著名演员和剧目特色。
汉剧是湖北代表性地方剧种,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汉调北上,进而孕育出京剧,汉剧被誉为“国剧之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23日晚,以“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为题,《新闻联播》介绍了本届“全国汉剧艺术研讨会暨汉剧流播主要地区优秀作品展演”系列活动,并播出了开幕式演出盛况以及研讨会现场画面。
汉剧有着璀璨的历史,开“皮黄合奏”的先河,孕育了国粹京剧,并流播至全国多个地区。汉剧也有着充满活力的当下,五省汉剧正携手同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剧正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挑战。
目前武汉汉剧乃至全国汉剧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李仙花建言:“要建立汉剧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制定合理的短期、中期、长期培养计划,建立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国家“非遗”传承人、武汉汉剧院一级演员程良美则提出:“一方面从娃娃抓起,加强戏曲进校园。而在专业汉剧人才的培养中,要整建制地招生,让学生们毕业就能成团演出。”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徐青则认为,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要注重基础和尖子型人才“两手抓”。
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祚欢生动地讲述了汉剧的历史,他说道:“汉剧曾是很多艺术样式的先行者,它的再度兴盛,还要寄望于后来者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