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长会购买故事机哄孩子睡觉,故事机的确比较方便,能为家长腾出更多时间,不过孩子长时间听故事机好不好呢?今天就准备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希望各位能掌握正确的哄睡方法。
孩子入睡的第一步是把注意力从外界环境中收回来,让身体和大脑都必须处于放松的状态。也就是说眼睛不再主动看周围的事物,耳朵不再主动听外面的声音。
听着故事机入睡 的问题就是让宝宝难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来,无法让身体放松,本来 9 点就应该睡了,结果 10 点还在翻来覆去,眼睛瞪得像铜铃。
故事机里的故事有各种曲折的情节,哪怕还听不懂内容, 起伏的语调和背景音乐也会让孩子紧张、兴奋、恐惧,这些都会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难以放松。更不必说有些故事机声光一体,孩子边听边看就更兴奋了。
很多时候孩子终于快睡着了,一个让人振奋的小片段伴随着主讲人兴奋的语气,瞬间又把孩子从昏昏欲睡中拉回到清醒状态。
熬到最后, 孩子能睡着也不是被故事机哄睡的,而是累到断电了。这就有点像我们大人在睡前刷手机,明明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还在拼命地刷,不知不觉熬到凌晨 2 点,手机滑落,人昏睡过去。
说到这,想必也有妈妈会说,我家孩子每次一听故事机就睡了,而且看起来睡得很香,这不是挺好的吗?
并不是的。
孩子习惯听故事机入睡,大脑容易疲劳、睡眠质量差。
的确有不少孩子听着故事机倒头就睡,偶尔这样听听倒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每晚都听着故事机入睡,会让大脑过度疲劳、睡眠质量差。
因为即使已经进入梦乡,大脑对外界声音依然能作出反应。
孩子睡着以后,故事机的声音就变成了一种「环境噪音」,如果没有被及时关掉,外界声音就会 持续激活大脑初级听觉皮层,让睡眠更多地停留在浅睡眠阶段,深度睡眠时间就会减少,甚至在声音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脑仍然得不到休息。
想想我们大人也会时不时看着电视、听着播客就睡着了,但你有没有发现,这种情况下明明睡着了,明明睡得挺沉, 醒来却身心疲惫,头脑格外不清爽,仿佛睡了个假觉,孩子听着故事机睡觉也是一样的。
睡眠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消化」清醒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记忆。
故事机里的故事或紧张、或兴奋、或温馨,孩子听完以后夜间睡眠需要「消化」的情绪就更多了,长此以往, 大脑超负荷工作,就容易做噩梦、睡不踏实,甚至夜醒后难以安抚等问题,这样的睡眠质量也自然谈不上好了。
在一项关于 10 岁以下儿童睡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收集了 5566 名儿童睡眠时的大脑数据。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短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大脑的多个皮质区域、丘脑、基底神经节、海马体和小脑连接的网络发生异常,这些异常会导致多种认知过程的缺陷, 会长期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调节能力差,记忆力差。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家长有疑问:不是说孩子和成人,都可以用白噪音哄睡吗?
故事机和白噪音都是用声音「哄睡」。为什么用故事机听故事不行,给孩子放白噪音就可以了呢?
二者都是「声音伴随睡眠」, 最大的区别在于,故事机里录播的故事可能会让孩子紧张兴奋,而白噪音是让孩子放松的。
白噪音在可测得的频率范围内,频率保持均匀一致。这种「均匀」的声音几乎没有起伏变化,不像讲故事一样有情节,孩子的注意力和精神会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长期处于兴奋状态。
如果用波段来形容,白噪音的波段的起伏高低是均匀的,而讲故事的声音高低起伏是不均匀的。
均匀重复的白噪音,不会额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娃全神贯注听白噪音的时候,对周围噪声的变化感知能力就会变弱,逐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因此能够快速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
打个比方,白噪音就像汽车行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又轻又稳,司机休闲放松;故事机讲的一些故事则是山路十八弯,一路惊险刺激,司机要时刻精神紧绷。
1. 可以在洗漱后、睡觉前 20 分钟到半小时给孩子讲故事或聊天,并根据时间提前和孩子约定好故事数量。
如果时间太晚,也不必非要一定讲够多长时间,还是要确保在该关灯的时间关灯,避免打破正常的作息规律。
2. 讲故事的时候最好选择情节简单的短故事,语调柔和地给孩子讲述,不容易让孩子兴奋。不要给孩子读连载故事,避免孩子沉浸在后续剧情猜想中难以入睡。
3. 听完故事后,立刻关灯,关灯后我们就不再说话了,和孩子静静的躺着,给孩子一个安静黑暗的空间,让他进入睡眠。
我们更提倡父母亲自给孩子讲讲故事、和孩子聊聊天。因为相比于机器单向输出式的讲故事,父母的陪伴能让孩子在睡前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和关注,也是让孩子快速放松的有效途径。
如果我们在睡前把注意力都给孩子,全心全意地陪伴,你会发现孩子要求其实并不高,半个小时的陪伴已经能让他们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了。(丁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