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包括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推动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四项试点任务。接下来小编便带大家详细了解下武汉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内容,一起看看吧!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系统性思维对标全国先进,深刻把握时代特征,更好突出武汉特色,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设施、技术、管理、服务领域先行先试,全面推进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
(二)工作原则
1、服务大局、探索创新
以交通强国建设为引领,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落实国家和省对武汉交通发展的要求,探索创新试点领域和方向,以点带面,先行先试。
2、发挥优势、因地制宜
立足武汉区位资源禀赋和综合交通优势,围绕重点领域、急需领域、优势领域,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效。
3、近远结合、梯次推进
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短期和长期目标,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针对具体试点项目,分阶段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各项试点工作协调有序、稳步推进、滚动实施,同时做好经验总结。
4、深化改革、凝聚合力
坚持将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努力破解交通发展深层次矛盾,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一体推进、多方联合,加快交通先进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形成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合力。
(三)总体目标
通过1—2年时间,取得全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阶段性成果;通过3—5年时间,取得相对完善的系统性成果,力争在通道经济发展、公交换乘优惠政策探索、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车路协同典型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一)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建设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加强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衔接,发展客货中转业务,推进机场扩容升级。建设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水运航线,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建设外畅内联陆运大通道,扩大中欧班列服务范围,加快高铁网发展,推动武汉城市圈出行直联直通直达。建设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完善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全面提升枢纽经济能级。
(二)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
深入推进多模式公交一体化、城乡公交一体化、城际公交一体化、站城一体化等工作。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城市圈公交协同立法、公交财政投入等机制和政策。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公交票价体系和优惠政策,推动公交优先设施成环成网,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
(三)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
建设具备物流大数据、风险预警、指挥调度、通行审核、动态监测、信息发布等重点功能的应急物流指挥协同平台,打造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物流运力保障、应急物流指挥调度等3个系统。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应急运力征用补偿、应急物流社会动员等3大机制,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进一步提高社会协同应对能力。
(四)推动车路协同创新应用
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开放道路测试范围,建设基于车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智慧停车场、5G通信网和车谷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具备边缘云全息感知融合、车城融合感知、车路协同和指挥调度等功能的车城网基础平台,具备测试运营业务管理、车路协同仿真模拟、智慧交通、应急指挥等功能的车城融合应用平台,以及东湖科学岛智能网联示范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拓展智能公交、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等应用场景。探索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智能车辆、城市智慧交通等关联产业发展。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交通运输局办公,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兼任。在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工作专班、推动全域公交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工作专班、构建多方协同应急物流分级体系工作专班、推动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工作专班等4个工作专班,分别负责组织推进4个方面试点任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强化担当、主动履责,积极推动试点任务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
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机制。市、区财政要加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交通强国试点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试点关键技术攻关、应用示范、政策保障等,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要统筹保障综合交通枢纽、公路、铁路等影响全市交通布局的重大项目用地。
(三)开展动态评估
建立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实现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的全程监督。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推进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每年12月10日之前,各工作专班分别汇总试点任务落实情况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做好经验推广
加强跟踪、督办和总结,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及时报送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全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进展,营造良好氛围,推广成功经验。
一、工作目标
通过1—2年时间,全面推动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各试点项目,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实现运营合作对接,保税物流功能不断增强,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达65条,国际货运航线覆盖率明显提升,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20万吨。江海直达千箱级集装箱船队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江海直达航线集装箱主力船型常态化运行,基本建成中部地区枢纽港,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水铁联运能力达到80万标箱。武汉铁路运输通道实现向东联接强化、向西开放扩大,中欧班列(长江号)开行质量显著提升,年开行规模达到600列左右,力争打造形成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
通过3—5年时间,基本形成陆海联动、开放共享、辐射有力、协同一体的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基本实现联动发展,力争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达到80条,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水铁联运能力大幅增长,达到210万标箱。建成中欧班列中部集结中心,中欧班列(长江号)发运数量显著提升,年开行规模达到2000列左右。在通道经济发展、物流枢纽布局、多式联运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政策性成果。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
1、加强机场国际国内航线衔接。构建国际航线网络,完善武汉通达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空中通道体系,构建“35+15+30”(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国际航空大通道。构建国内航线网络,打造以省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热点旅游城市以及旅客年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为重点的国内航空快线,加密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核心枢纽间的航线航班波,构建辐射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的国内支线网络。
2、发展客货中转业务。挖掘中转市场潜力,打造东南亚—北美、东南亚—东北亚、欧洲—东南亚国际中转路径,拓展西部地区到东南沿海地区的国内中转市场。丰富中转服务产品,推广实现“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无忧中转”通程航班。加强中转保障协同,加强与航空公司、始发站机场等的合作,建立并形成中转服务协同联动机制。
3、推进武汉天河机场扩容升级。新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及配套工程,谋划第四跑道建设。推动航站区扩容增效,完成T2航站楼扩容改造工程建设,优化设计并加快建设旅客服务综合体。完善货运区功能布局,推进航空物流园区综合提升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工程建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武汉区域高空管制中心和邮政快件处理中心工程建设。
(二)建设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
1、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阳逻国际港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阳逻国际港三期第5、6号泊位。推动汉江蔡甸至汉川航道整治,实现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行。加快建设阳逻国际港西港区水铁联运项目,推进水铁联运二期工程、武汉国家粮食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建设,持续提升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能力。加快阳逻国际港港口资源整合,提升外贸集装箱装卸作业能力。扩大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外贸集装箱业务,支持阳逻国际港、花山港等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
2、大力发展水运航线。构建“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能级。打造国际贸易新通道,提升武汉至日韩直航航线运力,实现周双班运行;加密武汉至上海港、宁波港航线航班,发展武汉至东盟、欧洲、美国江海联运航线。打造内贸运输新通道,推行以武汉为核心的省域水运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稳固中三角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水铁联运,加强武汉至上海港、宁波港、青岛港铁路班列与水路航线对接,支持发展武汉经上海、宁波、青岛至美国、日本、韩国的铁海联运线路。
3、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强化船队建设,加快武汉至日本、韩国等近洋直航船队建设,新增6艘“汉亚560型”船舶;推进长江、汉江标准化船队建设,新增6艘“汉海1140型”船舶和20艘“汉江80型”船舶。实施智慧工程,推动智慧物流、智慧交易、智慧船舶、智慧港口等智慧化建设。
(三)建设外畅内联陆运大通道
1、扩大中欧班列服务范围。依托经济走廊,加快提升中欧班列(长江号)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继续加强西向、北向通道建设,探索发展南向通道。稳固欧洲通道线路,巩固直达德国杜伊斯堡、汉堡和法国杜尔日等欧洲枢纽城市骨干线路。开辟中亚通道线路,畅通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辐射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伊朗等中亚国家通道;加强与中吉乌、中巴铁路衔接,开辟至中亚、南亚新通道。谋划东盟战略通道,强化与云南、广西等地交流合作,稳定扩大运营中老铁路通道,加快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联接海上丝绸之路,拓展武汉至中南半岛战略通道。加强陆海统筹,形成多向拓展的中部陆海大通道。
2、加快高铁网发展。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至合肥段和武汉枢纽直通线。推动武汉至杭州、贵阳等方向高铁便捷通道纳入国家规划。加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与邻近的长株潭、环鄱阳湖、中原等城市群城际铁路的延伸对接。逐步在武汉形成“两纵(京广、京九西通道)两横(沪渝蓉、沪汉蓉)两对角(福银、胶贵)”“超米字型”高铁网络。
3、推动武汉城市圈出行直联直通直达。建设武汉城市圈环线和射线高速公路,推进武汉城市圈大通道、武汉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建成武汉至大悟高速公路武汉至河口段、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武汉至鄂州段、武汉硚口至孝感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新建武汉至天门、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实施京港澳高速武汉段、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改扩建工程,谋划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武汉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实现直联直通直达。
(四)建设多层次综合交通大枢纽
1、形成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枢纽。围绕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吴家山铁路基地和阳逻国际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4大枢纽。加强武汉天河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的联动发展,推动两机场之间的高速公路、货运专用道等通道建设,实现两机场快速双向联通。推动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扩建项目、汉欧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入选第二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推进阳逻国际港一体化建设运营,构建“港口+园区+平台”港口物流体系。
2、完善1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枢纽。新建高铁汉阳站、武汉天河站、长江新区站等,形成“五主(武汉站、汉口站、汉阳站、武汉天河站、武昌站)两辅(武汉东站、长江新区站)”客站格局。进一步完善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一级物流节点和滠口、大花岭二级物流节点,预留阳逻、光谷、常福等货运站场建设条件,形成“1+2+3”三级物流节点网络。
3、全面提升枢纽经济能级。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优化阳逻国际港功能布局,集聚和发展现代临港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实施多式联运“一单制”。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充分发挥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优势,进一步完善空港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临铁经济,依托汉欧国际物流园,建设中欧班列(长江号)国际港,做大做强适铁适欧产业集群;实施沪渝蓉高铁汉阳站、长江新区站等高铁枢纽建设,加快站区综合开发和“站城一体”发展。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
三、保障措施
(一)细化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职责任务,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加强与上级交通运输、发改、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的汇报,争取相关主管部门支持,强化定期调度,把控实施进度,全力推进任务按时完成(责任清单附后)。建立工作定期报送机制,建设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工作专班适时向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与“十四五”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