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通知,将为湖北的大中小学生新增一门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网友表示奇怪的课程增加了!这门课该怎么上?会挂科吗?有没有课后作业?劳动教育必修课就多重要?通知里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省日前发布《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
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高等学校也可设立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措施》还明确,大中小学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学工学农、专业服务等。要鼓励学生从事家务劳动,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校可布置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
用说教、灌输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道德观,这一目标是是难以达成的。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亲身感悟。当下的孩子,都是在富足的生活中成长,劳动教育是为了帮助他们把一切的“理所应当”思维,变成“来之不易”的认识。
从一颗种子,到一把水稻,再到一粒粒圆润饱满的大米,当孩子深入其中,体验过农民耕种的辛苦,更能理解为何要珍惜粮食。
从一张废纸,到一条街,再到一整座城市,当孩子置身其间,经历过环卫工人,清扫城市的辛苦,更能明白为何要爱护环境。
从炒菜做饭,到清洗碗筷,再到打扫房间,当孩子参与其中,体验过父母操持家务的不易,哪怕是花钱雇人劳动,也更能理解为何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通过劳动,孩子收获更多的体验,更懂得尊重与体谅他人的辛苦;在劳动中,孩子学会了如何克服困难,也积累了成就感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坚忍和自信的品质。
2、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学习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百次的解说,不如一次的亲身实践。中小学生的劳动课,虽说不是直接实践、验证书本的知识,但前期动手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后期形成注重实践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高中、大学后,劳动实践对专业技能的提升、产业动态的熟悉等都至关重要。这相较于以往的毕业后才实习,劳动教育让实践均匀分布在人才培育的各个阶段,无疑效果更好。
3、有利于提高孩子身体素质
劳动,要动用到身体的多个器官,让身体各个部分协调运转,这有利于身体生长和智力发育。
物质条件的丰盛,孩子却普遍因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军训晕厥,体育课上跑步也犯晕。因此,开展劳动教育,为孩子创造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不仅能促进脑力开发,更能强魄体格。用劳动练就健康身心,是做好学问的必要条件。
4、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劳动,能让孩子深入生活各个方面,在点滴的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美学,在创作的过程中,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不论是学校劳动、家庭劳动还是社会劳动,都是增强孩子责任心的有效手段。只有在劳动中的用心付出,才能激发孩子主人公的意识,看清自己肩挑的责任。
1、树立正确劳动观
劳动教育,指的不止是身体上的行动,更在于“心理”,即精神上的升华和成长。
之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要想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那么就要先帮助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对于1-3岁的孩子,父母可以借助绘本,告诉孩子劳动的意义。譬如,为什么小蜜蜂总讨人喜欢?因为它们勤劳;为什么大公鸡那么美丽,金黄冠子花外衣?因为它从不偷懒,每天早起,唤醒人们。
劳动,不仅能丰衣足食,更能为别人带来帮助和便利。勤劳的孩子才最受人欢迎和喜爱。以此,让孩子知道劳动的美好。
2、把劳动变成快乐的游戏
不少妈妈反馈道,同一件事,当自己以教育的方式,教孩子时,孩子反而不听也不照做,自顾自地玩。但是,当自己放弃了,开始忙活起来时,孩子又觉得好玩,强行加入其中。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用错方法了。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寓教于乐,将劳动和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游乐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激发孩子的兴趣。
日常家务劳作过程中,妈妈可以尝试引导孩子。“宝宝,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妈妈当厨师,你当妈妈的助手,和妈妈一起做饭好不好?”“妈妈的好助手,帮妈妈把菜洗洗~”
通过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体会下妈妈的辛苦,从而自觉帮助妈妈,自发劳作。
3、给孩子劳动的机会,不要怕孩子犯错
有时,孩子的不参与劳动,不是懒,而是缺少机会。部分妈妈,会担心孩子劳动时受伤,为避免伤害,就从根源上禁止孩子劳动。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妈妈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独立去完成。
在劳动过程,可能孩子会因为力气小,或端拿姿势不对,而把水洒得满地都是,妈妈不要过于责怪,和孩子一起打扫地板,然后告诉孩子,要怎么拿才能拿稳,怎么走才能不摔倒,不把水打翻。
4、切忌用劳动惩罚孩子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喜欢用劳动惩罚孩子。比如,再不好好吃饭,就让你洗碗。
长此以往,孩子心里就会认定“劳动”是一种折磨。他们会认为因为自己没做好,才必须劳动,并对劳动产生厌恶心理。
还有些家长,常常指着路上的环卫工,告诉孩子说:“再不好好学习,以后你也会像他们这样。”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劳动的人”很可耻。
这样做,反而会扭曲孩子的“劳动观”,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的是,劳动的人,都是值得被尊重的。因为,他们用双手,用汗水,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劳动教育,只看其表面含义,它是为了让孩子具备好好生活的能力;深究其内涵,是培养孩子实践、合作、应变等能力让孩子更具责任感。而这些品性,恰恰是做人最重要的根本。
所以,家长请放开保护的双手,请放下那颗“急功近利”的心,让孩子从繁重课业中、让孩子从各种兴趣早教班中脱身,去做好这件看似毫无成就感可言,却能铺就通往成功的道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