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都在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大家应该都会遇到社区调查员的登门拜访。很多人可能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人口普查还要挨家挨户去问,为什么不直接查户口档案或者查公安局的统计记录,这样不是更简单方便快捷一些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1、人口普查主要统计三类人,简单地说就是当普查员来到一户人家的时候,凡是户口在的,人在的,只要合其中之一的都需要统计。
调取行政记录,虽然能够解决一部分信息,但是很多信息是无法在行政记录或者是像户口本之类的这些凭证上看出来的。
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是户口一个地方,实际居住地又是一个地方,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庞大的务工人群上,也体现在同一座城市内的人口流动情况。
而我觉得一个人户籍地是哪里的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住在哪里。很多大城市的人口,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外来人口的流入,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可以说不管是这些大城市的各项经济文化建设也好,还是其中的消费,都是靠这些外来人口。
人在了才什么都有,要是人不在,仅仅是挂一个户口,那么除了一张纸质证明,其他什么用处都没有。对于这些居住地和户籍地不一致的人,那么只能采取摸底填报上门核实的方式,这一点在户口本上是完全体现不出来的。
2、学历问题。年轻人的学历确实在学信网上有记录的,如果这个口子要对接肯定也是可以的,但是,年纪相对有一点的,他们的学历其实是不完整的,因为以前的学籍管理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严格,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很多像陈春秀那样子被替上大学的现象了。
3、是与学历相对比较有关系的识字问题。有些人虽然可能只念了一年小学,或者说是甚至没上过学,但是他后来通过自我学习会识字的,这部分人也只有你上门去核查的时候,跟他交流过,你才会知道它究竟是不是识字,从其他地方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4、是关于流动人口离开原籍的原因以及时间。统计这一项信息,我们可以知道,哪几个省份是劳务输出大省,以及影响人口流动的最大因素是什么?是就业问题还是学业问题?还是其他的一些探亲访友之类的?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收集储存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完整的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公安部门储存的户籍信息已经相当准确,甚至给人一种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已经能完整涵盖中国所有居民的完整信息的感觉。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互联网进入中国距今不过25个年头,这期间仅仅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依托,大家对公安部门掌握的户籍信息还有如此十足的信心吗?
同时,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各级统计局是国务院垂直领导(当地人民政府无法领导统计局)的机关;而公安部门则是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双重领导(当地人民政府与上级公安机关同时领导)的机关,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的情况下,工作中的协调与对接也是个大问题。
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所以人口普查中“查房”的目的是为了查准人口。同时,由于人口居住状况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了解我国人口的总体居住情况,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有关居住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居住状况、生活设施、房租水平等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问题。这次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以便更好的反映当前人口的居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