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国家的花朵,是未来的栋梁,也是一个家庭的核心成员和关心对象。孩子的健康问题是家长最在乎的事情,那么,如果孩子有了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判断呢?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儿童青少年学生健康有关情况。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前期,2~3岁的时候,比较常见的是语言交流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孤独症”。幼儿园常见的是“分离焦虑”,不能送幼儿园,一送就哭闹。上学以后,孩子容易分心、走神,小动作多,“多动症”。到青春期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游戏成瘾。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早期识别,三个线索:第一、吃饭,第二,睡觉,第三,他的脾气。这三个线索有四个指标。首先,是不是两周以上或者三个月都睡不好觉?如果是,就要关注了。另外严重程度,是不是影响了他社会交往,是不是学习下滑了?第三个是孩子的主观痛苦感,很多家长说,孩子怎么这么脆弱,这点事儿都受不了。不是的,孩子有他的内心世界,如果他痛苦了,我们就要带他去看医生。最后,要看是否是发育阶段,以前很乖,到青春期有点叛逆,这可能是正常的,如果超出同龄人的正常水平才需要干预。
怎么干预?是需要家庭全体共同帮助孩子。从自助方面有三个角度:改变我们的认识、调节我们的情绪、科学的行为管理。
有些事情我们要求助专业人士。“两要”,要改变养育观念、要改变家庭沟通氛围。“两不要”,第一是不要过度自责。第一次当父母,谁都会有错。第二是不要过分恐慌。现在暑假了,很多医院都可以治疗这种疾病,带着孩子来就诊,也许可以有很好的未来。
希望社会各界都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既给孩子创造好的心理发育空间,也给出现问题的孩子一个差异化的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