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是武汉市的一个远城区,近年来江夏区调整发展战略,在克服疫情的种种困难下,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目标,创造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江夏区为了实现gdp破千亿做了哪些努力吧。
日前,从武汉市统计局传来消息,2021年江夏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23亿元,正式迈入经济总量“千亿俱乐部”,实现历史性跨越,一个新的里程碑就此诞生。
经济总量过千亿,是一个新的台阶,意味着城区经济韧性、产业集聚辐射能力的增强,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人才集聚、就业创业、打造区域品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总量过千亿,是一个新的起点,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科创能力的加速突破,发展动能、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
经济总量过千亿,是一个新的高度,意味着有更雄厚的实力投入发展,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民生建设,也有更充足的底气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经济总量过千亿,不仅是量的突破,更代表着质的提升。看似轻轻的一跃,成如容易却艰辛。硕果的背后,是江夏区历届区委、区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的结果,是江夏百万干部群众的卧薪尝胆、砥砺奋进,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的结晶。
驻足回望,让我们沿着江夏区经济总量向千亿元挺进的步伐,共同探寻其背后的奋斗密码。
“一组简单的数字,一部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奋斗史。”站在千亿的新起点上,许多江夏人感慨颇多。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5年前。
2017年,江夏区调整发展战略,当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0.98亿元,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巨大活力。
2018年,江夏区延续稳中向好的势头,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直接跳过800亿元关口,达到906.15亿元,比2017年增加135.17亿元,千亿城区目标已触手可及。
彼时的江夏,连续11次雄踞全省县域经济方阵榜首,连续2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在这样的背景下,2019年年初,江夏区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发起了向千亿城区目标的首轮冲刺。
“当时大家都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回顾奋斗历程,江夏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全区上下信心百倍向目标发起冲刺之时,谁也没有想到,跃上千亿台阶的挑战如此之大。数据显示,江夏区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8.8亿元,与千亿失之交臂。
当年定的目标为什么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拖慢了发展步伐?江夏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熊吉辉介绍,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和江夏区达成统计数据“一分两计”协议,江夏区历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包含东湖高新区托管区域数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核减了这一部分。
“翻开江夏撤县建区乃至更远的历史,没有哪一个年份像2020年那样艰难。”熊吉辉说。2年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江夏区经济总量不升反降,仅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2.04亿元,比2019年还降低1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91.85亿元跌落至65.21亿元。
江夏人,不服周!进入2021年,江夏区在武汉市下达960亿元经济总量目标的基础上,自我加压,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再度吹响“冲刺千亿城区、重返县域经济榜首”的奋进号角。“说实话,许多人为江夏捏了一把汗。”熊吉辉坦言道。
前进道路上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2021年8月,当全区上下锚定目标奋力拼搏之时,疫情再袭江夏,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考验,全区上下顶住压力、负重前行、迎难而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以“9天清零”的速度再次赢得“江夏保卫战”,书写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江夏风采。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2021年终盘点,江夏人拼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0.23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居全市新城区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71亿元,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3.58亿元,同比增长18.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4.95亿元,同比增长11.7%,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千亿级目标的实现,圆了江夏人多年的一个梦想,更让江夏人底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