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对宗关水厂并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宗关水厂的来历吗?在武汉买有自来水前,都是在江水中过滤后饮用,为了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就有了宗关水厂。时隔多年,它也被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它的历史我们并不了解,现在就来看看吧。
在武汉还没喝上自来水之前,那时百姓的生活用水主要靠挑水夫将长江、汉江的水一桶桶挑到城里,出售给市民,市民再用土法沉淀杂质后使用。
但武汉街巷交错复杂,从江边挑水送到城里非常费力。这样的水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很不卫生,到了夏天,因为吃不卫生的水而导致的痢疾比比皆是。同时,由于街道狭窄,草房木屋易燃,火灾迭起,发展自来水已成燃眉之急。
1906年,有一位在汉的宁波商人宋炜臣呈请创办“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时任湖北总督的张之洞重视水电公共事业的创办,很快就给予了批准。
早年间既济水电公司以水电为主业,电又含有“火”意,因此最初以“既济”冠名,取“水火相济”之意,因为“水在火上,则水火有相济之功,也有相克之患。盖水能灭火,火亦能干水。水火相为用不相为害”。
1976年至1986年,宗关水厂经过挖潜改造和扩建,日供水能力由过去的30.4万立方米提高至80万立方米。此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发展,宗关水厂经过数轮的挖潜和扩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日供水能力达到105万立方米,综合生产能力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70年代的宗关水厂滤池
2018年,宗关水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宗关和水厂都是汉口汉水铁桥至江汉三桥一带的泛称,几乎是同意语,但又名有自己的来历、所指。
宗关俗称上关,与下关汉口汉关对称,和武昌关,汉阳朝关一起,同属旧江汉关监督署,是过去的征税机构。名源“江汉朝宗”的“宗”字。
清代在这一带没关收税。民国以后,征税作用渐小,三十年代以后仅为码头、渡口。水厂即宗关水厂。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汉口巨商宋伟臣等筹办既济水电公司(取“水火既济”之意),在宗关兴建水厂,是武汉市最早的自来水厂。
水厂建成后,四周多为农田菜地或荒地,只有水厂较为显著,人们便以水厂作为这一带的泛称,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