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进行流调是找出引起疾病流行原因的重要环节。所以当接到流调电话时一定要配合做好回答。那么接到流调电话是否就意味着会隔离吗?
接到流调电话是否会被隔离需要根据你的情况而定。如果是密接者则需要被隔离,但一般被流调的对象都是有过接触的,大概率需要隔离,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被流调并不等于被感染,有可能你近期接触过阳性病例,或者暴露在危险环境里。遇到流调人员上门或电话、微信询问时,请一定要积极配合专业调查人员,仔细回顾近期健康状况和旅居史等信息,如实回答,不隐藏不谎报。
因为,就像看病一样,医生只有获得准确的疾病信息,才能给出正确的诊疗方案,流调人员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一定要听从疾控流调人员的建议,加强个人防护,等待下一步的隔离管控或核酸检测等措施。
拒不配合,故意隐瞒情况,造成疫情传播的还会被依法依规惩处。
对象:
(1)疑似病例
(2)确诊病例
(3)无症状感染者
(4)与以上人员及可疑污染环境有过密切接触或共同暴露的人员
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年龄、家住哪里、家里有几人、现在位置……
健康状况近期可有不适?近期是否就医?是否有发烧咳嗽等异常情况是否做过核酸检测……
疫区旅游史是否去疫区旅行过、经停过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
疫区居住史你的老家在哪?回去住了没?
病例密切接触史同乘旅客、近距离交流、居家成员、同事同学、围观群众……
交通工具是否乘坐飞机、火车、汽车、轮船……
其他必要信息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
流调的全称是流行病学调查,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重要时间段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儿,是否有传播疾病的可能,或被传染疾病的风险,这过程需要抽丝剥茧,通过线索弄清传播链条——发现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并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
流调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流调收集的信息能起到有效遏制疫情扩散的关键作用,可以追踪传染源(患者)的活动轨迹,评估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划定风险区域,追踪密切接触者、排查高危人群,是开展风险评估、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基本依据。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什么是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什么是一般接触者?管控措施有什么区别?
密切接触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根据相关规定,密切接触者将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此期间的第1、4、7、14天需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解除隔离后开展7天的日常健康监测,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密切接触者的接触者简称次密切接触者,这类人群是指与密切接触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
根据相关规定,次密切接触者先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前7天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且其所接触的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也阴性,则解除隔离。
如果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乘坐过飞机、火车和轮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诊疗过程中有过接触,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场、农贸(集贸)市场、公交车站、地铁内等公共场所的人员,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则属于一般接触者。
对于这部分人群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做一次核酸检测,自我健康监测14天,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