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已经决定了排放核污染水的时间,那核污水排入大海后会对我国产生哪些危害?海鲜还能吃吗?针对这些问题,下面就来了解看看。
日本从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海洋。
日本将核废水排放到太平洋,而太平洋存在着洋流(即海水大规模的水平流动),在北太平洋环流和副极地环流的双重作用下,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
海洋虽然有自净能力,但核废水所含的部分放射性物质在千年内依然有害。例如该核电厂废水中所含的碳-14,半衰期长达5730年。也就是说,有些放射性物质在数千年之后,其辐射强度只能衰减一半。
而且,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入海后会进入海洋生物体内,并随食物链迁移、积累和逐级放大。
从海洋系统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污染物质通过海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传播,会导致生物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富集。因此,一旦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它们就可能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最终影响到人类。更何况,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长海岸线和广大的海洋经济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值得关注。中国的渔业产值、海鲜消费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业都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核废水排放后对我国海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吃。
国产海鲜如果是在被核废水污染水域,肉质依然可能含放射性物质,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监测,满足标准后方可食用。
进口日本部分地区食品、饲料等要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的证明与原产地证明;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要对进口的食品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口。
2012年至今,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所以,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我们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